5月14日-15日,由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生物醫學專業委員會主辦,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浙江省口腔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浙江省口腔生物醫學研究重點實驗室聯合承辦的2022年中華口腔醫學會第七次杰青優青學術研討會線上會議順利舉行,全國800多家單位5000余人注冊,近4萬人次觀看了會議直播。
大會顧問、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全國政協委員優秀履職獎獲獎者、首都醫科大學副校長、中華口腔醫學會副會長王松靈院士致辭。
他指出,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生物醫學專業委員會是國內口腔生物醫學研究和交流的高水平平臺,為踐行“科技強國”和“健康中國”戰略積極努力,全國口腔杰青優青學術研討會也是獨具特色的學術交流平臺。近年來,我國口腔醫學院校緊密對接國家社會發展和人民健康的需要,聚焦關鍵問題,培育了一大批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各類高層次人才,為口腔醫學領域科學研究成果創新提供了全面支撐。希望各位學者尤其是青年才俊們通過此次會議盡情遨游在口腔醫學高水平的學術藍海之中,做出創新性學術成果,收獲學術成果帶來的喜悅。
大會主席、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副院長、中華口腔醫學會常務理事、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生物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李鐵軍教授致辭,撫今追昔,他回顧了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生物醫學專業委員會、杰青優青學術研討會的發展歷程,重申了本專委會創立時的初心與使命。他表示,近年來口腔醫學界年輕一代人才隊伍以勢不可擋的聲勢茁壯成長,對口腔醫學前沿研究,引領口腔醫學發展的方向以及推動相關基礎研究和臨床轉化做出了令人矚目的貢獻。希望在當前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此次會議能為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和青年才俊提供交流的平臺,助力全國口腔醫學青年高素質高水平人才的成長。
大會執行主席、中華口腔醫學會副會長,浙大口腔醫院黨委書記、浙大口腔醫學院院長陳謙明教授致辭。他感謝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生物醫學專業委員會對浙大口腔的信任和支持,非常榮幸地承辦這次高水平學術盛會。近年來,浙大口腔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醫療衛生事業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始終堅持以“四個面向”為根本遵循,立足于新醫科建設背景,瞄準一流前列目標定位,持續優化學科布局,夯實學科建設內涵,突出創新能力和貢獻指標導向,推出“學科足跡”“榮譽車位”等激勵舉措,在學科建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等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希望以此次會議為契機,與全國口腔醫學領域知名專家和優秀青年才俊共同交流口腔生物醫學前沿創新成果,探討口腔醫學科技發展未來。浙大口腔醫學院常務副院長、浙大口腔醫院常務副院長謝志堅教授,浙大口腔醫院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楊國利教授等也出席了開幕式。
本次大會邀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華勇教授作了特邀發言,他圍繞“生物制造的一些探索與實踐”,從生物組織/器官制造面臨的挑戰、組織/器官的體外制造需求出發,提出組織/器官體外制造推動新一輪技術創新和產業變革的觀點,基于3D打印這一時實現組織/器官體外精準構建有效手段,介紹了團隊在擠出式生物3D同軸打印、擠出式生物3D打印高精度近場直寫、數字光處理式生物3D打印在血管化皮膚、角膜替代物、神經導管、個性化牙根等多個器官的構建,以及在超高精度多噴頭生物3D打印機等打印裝備方面的研究進展,并指出讓制造出的結構盡快從形似到神似是生物制造未來的發展方向。
本次杰青優青學術研討會同時邀請長江學者和口腔醫學界的“四青人才”-優青、“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青年千人等。據專委會統計,目前我國口腔醫學界各院校獲這幾類國家級人才稱號的已達50位,充分反映了目前我國口腔醫學突飛猛進的發展,人才輩出,成果卓越。會議安排進行了一天半的學術報告,42位老中青學者做了學術報告,內容豐富、精彩紛呈,基本反映了我國口腔醫學領域基礎、跨學科和轉化科學研究的最新、最突出成果。王松靈院士、施松濤教授本次會議未做學術報告,但特囑咐要多給青年才俊們演講的機會,專委會的多位副主委如邊專教授、王佐林教授等均積極參會,并主持了有關場次。他們這種甘為人梯的精神極大地鼓舞了廣大青年學者,也再次彰顯了本專委會在創建初期就提出的,成為全國口腔醫學青年高素質高水平人才交流、成長平臺的初心和使命。
專委會在閉幕式上,還特別致謝了承辦單位浙江大學口腔醫學院團隊、專委會秘書組為本次大會所提供的良好線上條件和為各位演講嘉賓以及大會提供的優質服務。
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生物醫學專業委員會
2022-5-20